道里区开展“僵尸车”和“猫冬车”集中清理攻坚战,面临春节假期易反弹的“大考”,再度交出“完美”答卷。
数据显示,除夕夜至正月初十,道里区又将上百台“僵尸车”从街道、小区移至专属停车场;20余辆“骨灰级僵尸车”被自行清理。
从去年12月8日至今,短短两个月的集中清理工作,道里区依法严格管理,不断转变违法车主思想意识,共集中清理了1423台“僵尸车”和“猫冬车”。千余台被清理车辆的背后是政府部门管理和治理能力的体现,是一心为民执政理念的体现。
“清理‘僵尸车’于人于己都是好事。”这个春节,主动将停放多年的车送到停车场的居民杨传平说,“给爱车找个新家,缓解了与邻居多年的矛盾,一直压在心头的事也终于放下了。”
北安社区居民王先生表示,“僵尸车”堵路又堵心,政府下大力气清理,还居民整洁居住环境,大家拍手称赞。
以前所未有力度启动清理工作
“一些不悬挂车牌、长期无人使用维护、落满灰尘、破败不堪的废弃机动车辆停放在居民区、公共道路上,部分车辆实际成了废物存放库或改作其他用途,既损害居民对于公共空间的正常使用,也影响社区及城市的形象和安全。必须下决心、下力气清除这些车辆。”2015年12月8日,在完成全面摸排的基础上,道里区在全市率先开展“僵尸车”和“猫冬车”集中清理和整治行动。
道里区委宣传部长岳丽娟说,从道里区整体情况来看,治理“僵尸车”主要问题集中在法律法规相对滞后、主体责任部门不明确、处罚力度不够,以及缺少有效的处罚方式。因此有效治理“僵尸车”成为考验政府治理能力的一道难题。
确保整治行动不走过场,道里区聚集20个相关部门,召开16次会议,明确提出“政府倡导、居民自清、依法整治、以疏为主、财政补贴、集中管理”的整治原则,以史无前例的决心和力度清理“僵尸车”和“猫冬车”。
交警、街道、社区发挥主力军作用
在清理“僵尸车”和“猫冬车”过程中,管理者、执法者备受考验。
2016年底,道里区“僵尸车”和“猫冬车”基本被清理干净,但是先期被清理的车辆出现反弹的苗头。今年元旦,面对清理攻坚战的关键时期,道里区城管、街道办、社区、执法局、物业办、派出所等执法者取消休假,进入“一级战备”状态。
他们通宵达旦,在易出现“回潮”的居民小区实行“守小区、守门洞、清违停”措施——有十余辆刚刚自行清理的“僵尸车”刚悄悄回到庭院,就被蹲守的执法人员和社区干部制止,有的车辆被强制拖移到指定停车场。
清理行动同样检验了道里区基层建设的成果。
从去年12月8日至今,记者走访道里区居民区,随处可见“清理‘僵尸车’‘猫冬车’”的横幅,随机问上几名居民,大家都说“我们都知道政府开始整治‘僵尸车’和‘猫冬车’了”“违反规定,后果挺严重”。
在为期两个月的清理行动中,有5000名戴着鲜明标志的“洁净家园”志愿者走上大街,与执法人员一起行动。加强了执法力量,也营造了全民动员、全民响应的氛围。光华社区干部孙明慧是志愿者中的一员。她们两人一组,轮流值班,挨家挨户上门发放宣传单。“很多时候车主满口答应,但就是不付诸行动。没办法,我们只能一次又一次地上门讲解违停的危害,帮助车主想解决办法。”孙明慧说,几次三番,车主们觉得不好意思了,就主动把车开走了。
成功同样离不开居民的法治意识。居民王琦告诉记者,虽然将停放多年的“僵尸车”清走挺麻烦的,但是既然政府出台了规定,自己也和社区签订了承诺书,“那我就会遵守,既是遵纪守法,更是言而有信”。
疏堵结合的配套措施提供了坚实保障
元旦过后,道里区清理两种车力度丝毫不减,要求“目标不变、标准不变、措施不变,效果更好”。把工作重点由“攻”转“守”,由“治”到“管”。建立群众报告、社区排查、公安交警核查、部门协作配合的长效治理机制,严防死灰复燃。道里区还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区直各部门、单位的年终考核目标中,区文明办对工作进度和成效进行督查督办,对推诿扯皮、瞒报漏报、工作滞后、履职不力的,提请区纪委启动问责程序,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和领导的责任。
与此同时,提供“僵尸车”和“猫冬车”存放区域,从源头上解决两种车的违停问题。道里区投入百万元,动用上百台机械设备,奋战两天两夜,在四方台大道5公里处四环桥东侧、友谊西路阳明滩大桥下以及群力和谐大道和谐桥下,建成3个“僵尸车”和“猫冬车”专属免费存车处,提供2180个停车位。“我们每天大约接收十余台车辆,并建立电子档案,对两种车施行了有效管控。”道里区城管局市容科科长徐铁智告诉记者。
更多的柔性措施,被用于两种车清理。
道里区以一封信的形式向车主告知清理“僵尸车”和“猫冬车”的内容和意义,语言生动、亲和力强;在各主流媒体上,清理行动的流程、车辆安置措施等一目了然;各街道社区,以清理“僵尸车”和“猫冬车”为主题的文体活动随处可见;万余个清理行动条幅挂在街道和庭院……
多措并举,道里区清理“僵尸车”和“猫冬车”行动交出满意答卷。短短45天内,共清理车辆1423台,其中“僵尸车”997台,“猫冬车”426台。
长效机制打造“庭院即我家”幸福道里
春节过后,一个现象值得注意:越来越多的道里区车主主动开走停放多年的车辆,包括停放多年的“骨灰级僵尸车”。
被称为“违停钉子户”的车主杨传平就是其中一位。大年初七一大早,他自费找来拖车,将在居民院里停了三年的宝马车送到四方台停车场。“一个多月以来,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几乎天天到我家来劝导,就连大年三十都不休息,还买了年货来看望老母亲。”被感动的杨传平说,“我不仅清理自己的车辆,还要做志愿者,为‘僵尸车’清理做义务宣传。”
清理效果由量变到质变,越来越多的市民做出了选择。
清走了“僵尸车”、“猫冬车”,如何防止问题复发是关键。对此,道里区在整治行动开展的同时,全面启动 “庭院即我家”行动。道里区将对“僵尸车”“猫冬车”实施常态化管理,纳入各街道办事处日常工作中。由社区负责巡查,街道办事处牵头协调各方面力量进行清理,发现一辆清理一辆。同时,由街道、社区组织居民群众参与自治管理庭院。对所有庭院统一进行规划管理,政府将投入50%的补贴安门禁、划泊位。参照道里区通江办事处上游街17号大院业主自治自管的模式,在全区101个小区庭院铺开,还百姓一个干净、整洁、有序、靓丽的生活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