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兰“大学城”位于利民经济开发区,人口25万余人,其中,高校18所、师生17.8万余人,高校林立、商家密集、人口众多、成份复杂、治安问题及安全隐患问题突出。为破解这一治理难题,近年来,呼兰区坚持源头治理、统筹规划,发挥高校自主管理核心作用,地校联动联治,合力共建共管,平安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
一、高端谋划,网格落责。一是直面问题,将“平安大学城”创建确定为综治创安工作重点。呼兰区把“平安大学城”创建纳入全区重点工作议事日程,定期召开区委常委会、区政府常务会进行专题研究。区委、区政府主要领导认真履行综治创安第一责任,实地检查和指导创建工作,推动各方力量联动共建。区综治委把创建工作作为全区系列创安重点任务,完善创建标准,细化创建措施,健全考评体系。二是网格落责,理清压实创建各方责任。每年年初,区委、区政府都与18所高校及相关责任单位签订《责任状》,将各类创安因素纳入网格化责任管理体系,采取“一家一状”的形式,明确目标任务,实施动态管理,严格考评奖惩,全区上下形成了层层落责、各负其责、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。三是加大投入,构筑织密区域防控体系。加大创建经费投入,优化公安派出所硬件和警力配置,推进公共部位技防建设,18所高校技防建设全部到位;积极推动“大学城”周边商场、市场、餐饮、旅店等公共复杂场所安装监控设备,进一步加强周边交通设施建设。
二、源头治理,多措并举。一是坚持平安教育常态化。各高校立足自身实际,健全完善校园内部管理机制,积极探索校园管理新模式,从思想文化、理想信念、理念行为、品牌活动等多个层面,引领带动和促进师生参与“平安和谐校园”建设。将平安教育作为新生入学必修课,联合公安机关举办“平安法制大讲堂”进校园活动,组织开展消防演练,提高学生防火防盗防电意识。二是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。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,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室,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,配备心理咨询室和团队辅导室;选聘专业心理教师,选派兼职心理教师,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有效引导。三是严把食品安全关。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责任制,推进标准化食堂建设,严格执行《食品卫生法》和食品留样及从业人员健康证制度,组织开展校园饮食安全秩序专项治理行动,强化安全监管管理,确保师生用餐安全。四是完善外国人服务管理。公安分局在有关高校设立外国人服务中心(站),选配专职外管民警,开通“互联网+服务”,为外教、留学生搭建便捷、高效的服务平台;定期开展法律宣传培训,制作外国人服务手册,提高外国人知法、守法和自身安全意识。五是健全治安巡控体系。各高校在公安派出所的指导下,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,进一步完善治安巡逻、外来人员登记、师生外出登记、交接班记录等基础台账;包校民警深入校园了解警务情况,有针对性地开展矛盾纠纷查处和调解工作,指导加强群防群治、治安巡逻、安全检查等基础工作,全力确保校园内部平安稳定。
三、群策群力,地校联动。一是健全完善警校联勤机制。学院路派出所在各高校开展联建“十个一”工程,即:设立一个校园警务室、建立一个派出所与高校保卫干部及学工干部互动的“警校同盟”微信公众号、健全一套校警联动机制、成立一支校警治安巡逻队、开通一个“平安大学城”微信公众平台、组织一次“送法进校园”活动、设立一个校警爱心超市、开展一次撤桌拎包民警进校园活动、完善一套常态化整治治安乱点的联治模式、构建一套护校安园联合打击模式,进一步加强地校联动,全力维护校园内外稳定。二是健全完善校企社联动机制。辖区街道及各社区把各高校、企业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范围,定期组织企业到高校举办招聘会,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实习实践,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。各企业组织员工到高校培训,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。通过高校、企业、社区“三方”联动,极大推进了“大学城”服务管理的功能整合、系统整合、信息整合。三是健全完善部门联治机制。由综治、公安、安监、文化、交警、交通等部门牵头,组织开展“大学城排查整治攻坚会战”,集中整治社会治安、公共安全隐患、交通秩序、食品安全等突出问题,进一步健全联动联治和常态化治理机制,有效净化了高校周边治安环境。